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走进“通识教育名师面对面”沙龙,分享上海文化的起源、特征与展望
时间:2024-05-21
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走进“通识教育名师面对面”沙龙,分享上海文化的起源、特征与展望
5月16日,由本科生院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通识教育名师面对面”专题教师系列沙龙在教师发展中心活动基地举行。活动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题为《上海文化:起源、特征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来自各学院的60余名教师参加了活动。
报告从上海的起源展开,李天纲教授介绍了上海建城730年从“南吴壮县”到“国际大都市”历史过程中,社会格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以此为基础,报告讲解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城市精神的形成和内涵,以及海派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特征、市民精神和国际视野。海派文化不仅要保护,更要延续和传承,要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修复和重建。对此,李天纲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遇到的瓶颈。对于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应当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普世价值与地方认同结合,实现“再全球化”,赓续发扬海派文化。纵观上海文化流变,得以感悟其文脉深厚,成为支撑城市繁荣发展的内在力量。报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在场教师深刻地认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引发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和深入思考,也激励大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互动环节,李天纲教授还与大家就沪语及上海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上好通识课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李天纲教授指出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要回归人的本身,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人。他认为在本科阶段,甚至高中阶段,博雅教育都是必须的。文理科和工科,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这两股力量不可分割,促进全人向前发展。
去年10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面向三校2023级本科生开设“行走上海”通识游学课程。课程以城市为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访相结合的形式,引领学生多维度感知和认识上海。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李天纲教授带领同学们实地踏勘外滩源和徐家汇源的社区肌理、摸清其文化脉络,了解它们在上海历史中的真实地位,帮助同学从中感知包括上海人在内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复杂身份、思考和理解自己与上海的文化联系。(苏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