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走上海:2023通识游学课程纪实
时间:2023-11-25


图片

2023通识游学课程纪实

金秋十月行走上海

2023年秋季学期,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面向三校2023级本科生开设   “行走上海”通识游学课程。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访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从历史、文化、社会、市政、经济、文学、科技等方面,带领学生更好地感知和认识上海。来自三所高校7名教师及78名学生通过主题授课+实地参访的形式,共同行走上海,以城市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教学,使学生了解上海城市文脉,熟悉大都市环境,深入文化历史,对生活和学习所在的城市建立一些本土认识,丰富对上海的理解与感知,达到事理结合、虚实对照后融会贯通的效果。


图片

初冬的脚步临近

“行走上海”

通识游学课程

刚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让我们跟随镜头

回顾一下

这场与“上海”的一次约会

图片

秋季

上海最具诗意的季节

踩着金黄的落叶

我们以城市为课堂

以建筑为书卷

行走上海

不仅探寻“上海”的人文历史之美

也体验“魔都”的现代、科技与创新

图片
图片

01 一趟学院风的City Walk


来自同济、复旦、上财的老师们精心规划了一条条精品游学路线。丰富而多元的参访点,让我们在City Walk的途中沉浸式体验城市、建筑之美,更让我们深入了上海的文化历史,丰富了对上海的理解与感知。

李天纲老师与我们一同漫步徐家汇和外滩,将一幢幢历史建筑的艺术史和人文史娓娓道来,幽默风趣的语言中不乏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思辨。

图片

王启元老师带领我们穿梭上海旧城的街道与弄堂,只为找寻最珍贵的历史遗存与最真实的上海文化;又乘上游船,从苏州河到吴淞江,让我们体会上海的“江南意蕴”和“海派文化”。

图片

朱怡晨老师细数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行走于苏州河畔,与我们一同梳理上海滨江的景观建设与人文遗产保护中的融合创新之道。

图片

张怡微老师手握一卷《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沿着张爱玲的历史足迹,探寻一个作家与一座城市的关系,成长与创作的融汇,爱恨交错的纠缠。

图片

崔丽丽老师带我们走进毕马威中国公司和哈啰共享单车中心,让我们零距离感受上海的经济脉动和科技力量。

图片
图片

02 一场多元化的思维碰撞


上海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行走上海”通识游学课程也是一次多元化的思维碰撞。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组成小组,在助教的带领下,结合游学经历,探讨上海的经济、文化。在不同学科视角、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中,交流、沟通、合作成为了主基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分工协作,充分阅读文献,将文字中的知识与这座城市中真实的事物相连,形成了事理结合、虚实对照、融会贯通的课程报告,并进行了汇报展示。

图片


图片

03 课程感想


行走上海,不仅走近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建筑风光,更是走进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在游学的过程中,上海已不再是想象中那个只存在于在教科书里的现代都市,离自己很遥远,而是我真真实实读书生活的城市,有了灵魂,与我有了更多的联系。从历史的视角,我再度审视路名,了解每一条道路背后的历史故事;从文化的视角,我更近地接触天主教,理解宗教背后错综复杂的文化渊源;从经济的视角,我踏入公司参观,把握数字经济与AIGC的最新发展……在亲身体验中,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感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 刘彦含 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信息类)


如果说诸如数学物理这样的硬科目是大学学习中你必须面对的一股洪流,那么这场通识游学于我而言无疑是大一转换期中一阵治愈的清风,是另一种姿态的学习中的旅行。作为一个外省的考生,我本对上海没有太多了解。但这一场游学让我看到了上海时间上的长度,体会了上海链接世界的广度,也开始理解上海包罗的文化深度。于我而言,我不仅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脉搏与呼吸,也逐渐对上海产生第二个家的归属感,可以更积极地奔向未来。

——张泽靖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数学与应用数学 


随着结业式最后的掌声响起,过去的一个月里绚丽的回忆涌上心头。初来上海,我们尚为懵懂的大一新生,在风趣幽默,博识多才的老师带领下,走近上海,感受它的历史人文,我们也更加沉醉在这座魔都里。而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结识了互相合作的伙伴,一起赶论文,一起游学。我想,这段关系一定不会止步于这短短的“行走上海”课程的结束,而这段珍贵的,有意义的回忆也一定会继续陪伴着我们,支撑着我们在上海接着行走下去吧。

—— 龙思恩 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信息类)